县域工业集中区提质升级的调研与思考4100字
近期,国家正在开展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对省级以下开发区明确提出了升级和认定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要求。陕西也将出台《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提升行动方案》,拟对县域工业园区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基于以上形势,市委党校和市工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度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家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并依托其创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8个,省级特色专业园区5个(**、**、平利、**、**),数量均居全省前列。11个园区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61.1平方千米,已建成25.02平方千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1亿元,各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534.8万平方米,其中2024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5.05万平方米,累计达到534.82万平方米。**五里工业集中区、**高新区在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位居前列。**园区预制菜、**园区功能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列入全省首批9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新材料产业园选址确定,园区规划通过省级技术审查,总规通过市政府批复,拟近期环评审查通过后提请开展省级预认定。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水平不高。整体而言,我市园区量小质弱,提质升级任重道远。一是规模普遍较小。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平均产值规模仅占全省工业园区平均产值的54%,11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产值过50亿仅2个,4个园区产值不足10亿元,与全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按照新的产业园区评级标准,我市园区将全部评入C、D两个档次,没有A、B档次的园区,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处于劣势。二是入园项目质量不高。部分园区新入园项目重“量”不重“质”,大多是轻资产方式入驻的劳动密集型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县域特色产业品牌。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创新推进“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园区大胆探索创新,减少环节、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提高效率。三是建设智慧园区。加快推进园区人才、信息、资金、数据等各类要素的链接,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整合到园区服务体系内,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实现对园区重点项目、企业、工作领域全覆盖监管,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