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3800字
一、基本情况
全市新就业形态主要以网络餐饮配送、快递、网约车、互联网营销等为主。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关于做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实施方案》《xx市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制定劳动关系监测、劳动关系预警、挂钩帮扶和部门联动等“四项制度”,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检查,有效地保障了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
截至目前,全市有网络餐饮配送企业4家(美团、饿了么、圈圈到家、优鲜送);快递品牌9家(邮政、顺丰、京东、韵达、圆通、申通、中通、汇通、百世),其中在安法人型快递企业25家、分支机构44家、备案末端网点856个;网约车企业16家,其中正常营业7家(365约车、xx易通优行、万顺叫车、山东鞍马出行科技有限公司xx分公司、滴滴出行、蓝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xx分公司、北京假日阳光环球旅行社有限公司xx分公司);电商市场主体45539家,带动就业11.32万人。
(一)劳动者概况分析。全市新就业形态行业劳动者主要以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营销师为主,其中外卖员776人,年龄分布在25至35岁之间,男性占比90%以上,绝大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快递员2800余人,年龄普遍在45岁以下,男性占比80%左右,大专以上学历占比15%左右,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85%左右;网约车司机178名,年龄30至50岁之间占70%以上,男性占比80%,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97%;网络营销师大部分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工作,居家办公为主(暂未有统计数据)。
(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我市新就业形态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效率和精准度,严厉打击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政策解读和分类指导,引导企业着眼长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就业创业的可持续性。(三)强化职业培训促进技能提升。各有关部门要支持新就业形态企业为劳动者建立技能成长通道,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稳定性;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推动劳动者技能素质整体提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