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秘网 > 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推动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调研报告(三篇)

调研报告范文 编辑:南栀 发布时间:2023/3/17

推动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化风成俗、成为习惯。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

近期,重庆市纪委监委成立调研组,到部分区县和市级部门实地调研,梳理总结过去一年全市破除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取得的经验成效,分析仍然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研究深化治理的对策措施。

准确界定两组概念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破除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需要精准区分基层各层级、行业、领域不同范围履职群体的不同减负需求,区别对待,分类施策。

关于基层。调研发现,党员干部对基层的概念认知存有较大差异,有的认为村(社区)是基层,有的认为乡镇(街道)是基层,有的认为区县及以下皆是基层。概念的模糊不清可能导致落实减负要求出现偏差。党章第三十条明确,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组织均是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基层是一个广义的、相对的概念,其范围不能简单从行政区划角度绝对地割裂开看,应当涵盖各个层级、行业、领域中具体抓落实的群体,把面对群众、企业提供服务的基层单位作为重点,通过减负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负担。调研发现,基层干部对负担的感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价值导向型。对感知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即使任务再艰巨再繁重也少有怨言,但对感知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耐受程度较低。比如,有的机关干部坦言:“很多工作都是利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能够参与其中倍感荣幸,感觉负担的是有时很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氛围,保障基层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三要用好“正向激励”这个措施。要强化鼓励激励。加强对基层干部政治上的激励关怀,拓宽基层干部晋升流动渠道。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向肯吃苦、能干事、有干劲的优秀人才倾斜,形成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要规范压力传导。明确工作责任、履责压力传导“红线”,进一步增强考核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推动有关考核单位少用慎用“一票否决”。要保障正当权利。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用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政策措施,为“想干事、肯担当、能成事”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