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由县长任第一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府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和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15个专项工作组、4个保障组,办公室2019年5月由县编办调整到县政府办。近年来,在县职转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放管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取得了全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排名23名、全市排名第3名的好成绩。二是制度保障有力。领导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联络员制度、月报工作制度等。同时,制定出台《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3行动方案》《xx损害营商环境问责办法(试行)》,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加强考核,促进了工作时效。三是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2019年3月,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出台《xx相对集中权改革实施方案》,对核定需划转移交的180项行政许可事项分三批进行了划转移交,15个部门的160项行政许可事项已划转移交至行政审批服务局,事项划转率89%。制定《集中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等三个实施办法》,确保了划转事项的衔接。
2、多措并举,政务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释放电价优惠红利787.65万元,新增减税降费2481.20万元,减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592.27万元,失业保险59.64万元,工伤保险464.88万元,发放稳岗返还金86.17万元,为三户国有企业落实房租费减免63.66万元,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4.89亿元,落实融资授信协议5.91亿元。二是“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初显成效。完成了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一切不合时宜的制度、程序和惯性做法,自觉置身于服务企业发展之中。(六)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明晰监管边界,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提升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的透明度。大力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更多运用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重拳整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严厉打击滋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强迫交易行为,让市场主体大胆投资xx、创业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