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背景下农村金融监管优化研究5300字
摘 要: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点,也是政策关注点,如何优化农村金融监管,从而传导性推进金融营商环境整体法治化,成为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监管法治化前提是有法可依,我国金融监管立法呈现多层次、多位阶特点,还存在立法矛盾乃至监管错位等问题,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期待高质量立法,实现立法升级,甚至以立法促进监管措施创新;另一方面,灵活性、护权性、适度性监管是优化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农村金融监管优化研究提出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营商环境;监管优化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银行新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指标将获取信贷拓展至整个金融领域作为营商环境评估重要部分,金融监管质效成为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法治在市场经济中找寻根基和空间,良好金融营商环境包含金融监管法治化。从国内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凸显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视。农村金融市场是我国农村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的重要途径和来源,是金融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是农、支农政策的重要落脚点。按功能性监管理论,金融监管核心目的是确保金融助力社会经济,在不同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协调一致,故构建协调的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目标之一。
一、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期盼高质量立法
(一)农村金融监管立法参差不齐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效力位阶依次可分为三类:一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等;二是国务院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或规章,如国务院制定的《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键一步。在推进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的背景下,农村金融作为重要一环,其监管因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而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引发监管路径、技术、立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探索,优化农村金融监管成为金融营商环境迈向法治化的必由之路。稳固推进农村金融监管领域高质量立法,逐步实现灵活性、护权性、适度性监管是有理可循的,但仍需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以高质效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市场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