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秘网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工农城乡关系内容1.8万字

综合论文范文 编辑:安歌 发布时间:2024/10/28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工农城乡关系内容1.8万字

提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在每个时期都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凭借超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一举跨越工业化门槛。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依托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让“中国制造”在市场竞争中快速迭代升级。两个阶段前后相继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我国不但成功补上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课,还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这个过程中,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现实国情和新发展阶段,协同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工农城乡关系    后发国家    赶超型工业化

党的***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突如其来、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那么,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对于现代化道路是如何进行探索的?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付出了怎样的巨大代价?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坚持、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本文尝试从现代化进程中的工农城乡关系角度做一点分析。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的限制,发展产业的基础薄弱,“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未来大概率会消失,对于这些村庄,政策的重点应该是为留守的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避免大拆大建、过度投资,防止“有村无民”造成浪费。有些乡村距离城市较近,或位于城市群之中,易于接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有较强的资源和人口承载能力,政策的重点应该是支持在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周边城市进行功能上的互补。总之,在新发展阶段,乡村的功能和价值应该得到充分评估,乡村应该和城市一样,成为平等的发展主体,而不能仅仅充当“稳定器”和“蓄水池”。